輸送機調試程序。
為確保輸送機質量合格,出廠前必須經常進行調試,以確保輸送機質量合格,那么調試時應注意哪些方面?
輸送帶的轉頭輥或尾輥轉向輥跑偏。從圖三可以看出,當轉鼓傾斜時,輸送帶在轉鼓兩側的松緊度不一致,沿寬度方向的牽引力Fq也不一致,呈增大或減小的趨勢,這樣就會使輸送帶附加一個向下移的移動力Fy,從而導致輸送帶向下移方向跑偏,即“跑松不跑緊”。調整方法如下:對于轉頭滾筒,如輸送帶向轉頭右側移動,則右軸承座應向前移動,轉頭左側移動,左軸承座應向前移動,相應的也可以向左軸承座后移動,或者向右軸承座后移動。后鼓調整方式與前鼓調整方式正好相反。反復調節直到傳送帶調到更理想的位置。最好的辦法是在調整驅動或轉向滾筒之前準確地安裝它。
二輥外輪表面加工誤差,粘料或磨損不均,造成直徑尺寸不一致,輸送帶會向直徑較大的一側跑偏。即所謂“跑大不跑小”。其作用力如圖四所示:輸送帶的牽引力Fq產生的分力Fy向直徑較大的側側,在分力Fy的作用下,輸送帶發生位移。解決方法就是清除滾筒表面的粘結物,如有加工誤差和磨損不均,應更換下來再進行包膠處理。
轉轉點處落料位置不正如圖五所示,造成輸送帶跑偏,轉點處物料的落料位置對輸送帶跑偏有很大影響,尤其是上部輸送帶與本輸送帶垂直于水平面投影時影響更大。上機和下機一般應考慮皮帶機點的相對高度。在較低的相對高度下,橫向速度分量較大,橫向沖擊力Fc對下部皮帶的沖擊也較大,同時物料不易居中。物料在輸送帶的橫截面上傾斜,造成沖擊Fc水平分力不足,最終導致輸送帶跑偏。當物料向右傾斜時,傳送帶會向左移動,反之亦然。
為此,在設計時應盡可能增加兩臺輸送機的相對高度,以達到最佳的運行效果。對帶式輸送機上、下料斗、導料槽等有空間限制的部件的形狀和尺寸,應慎重考慮。一般情況下,導料槽寬度應為皮帶寬度的五分之三左右。為減少或避免皮帶跑偏,可添加擋板來擋料,并改變物料的下落位置和方向。
承載托輥組的安裝位置與輸送機中心線的垂直度誤差較大,導致承載部皮帶向一則跑偏。當輸送機向前運轉時,給托輥一個向前牽引Fq,這個Fq被分解為使托輥旋轉的分力Fz和一個橫向牽引Fc,后者使托輥軸向竄動,因為托輥支架的固定托輥不能軸向竄動,它必然對輸送機產生一個反作用力Fy,使輸送機向另一端移動,從而造成跑偏。
弄清托輥組在安裝偏位時的受力情況,不難了解出輸送帶跑偏的原因,也就懂得了調整方法。
第一,制造時將托輥組的兩個安裝孔加工成長孔,方便調節。它的具體調整方法見圖二,即皮帶偏偏哪一邊,托輥組的哪一邊向前或后移到皮帶的另一邊。如皮帶在圖二所示位置上跑偏,則托輥組下位點應向左移動,托輥組上位點應向右移動。
第二,設置了調心托輥組,調心托輥組有旋轉式、四連桿式、立式托輥等多種形式,其原理是采用擋板或托輥在水平面內旋轉,或產生橫向推力,使皮帶自動向心,從而達到調節皮帶跑偏的目的,其受力情況與承載托輥組偏斜受力情況相同。由于較短的皮帶易跑偏,不易調節,所以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皮帶總長度較短或雙向運行的情況。但是長帶輸送機最好不要采用這種方法,因為使用調心托輥裝置會對輸送帶的壽命有一定影響。